
十八世紀鐘錶技術蓬勃發展,齒輪裝置發展到空前高峰!瑞士鐘錶師”皮埃爾•雅克德羅”Pierre Jaquet-Droz(1721-1790)設計並製造機械人.存世一共有四見. 作家(The Writer)、畫家(The Draughtsman)與音樂家(The Musician),約在1768到1774年間被製造出來.還有故宮的“銅鍍金寫字人鐘”.


作家(The Writer)由六千多個部件組成, 於1768年完成.所有零件被改量並縮小.放置在人偶的體內.機械人抬起右臂用羽毛筆桌子右側蘸墨水, 然後在白紙上寫40個字母長度的句子和詞語. 機械人的眼神還能隨書寫位置而移動.由於製表匠採用了內穩態的設計(一種機器自校準程式)和微縮技術,機器男孩不需要外部動力即可運作,動力全部來自機器內部,機器人的核心部分由40凸輪組成縱向凸輪組.隨著凸輪組運動,三根凸輪隨動件解讀出凸輪的形狀.轉變成機器人的手臂動作.在機器的配合下, 凸輪控制了羽毛筆的每個筆劃和下筆的精確力度.才能寫出美麗流暢而優雅的字體.如此巧奪天工的機器,恰恰是”皮埃爾•雅克德羅”對書寫過程的向設計.機器人內部還有很多令人吃驚的特點.控制凸的輪盤軸可隨意移動,排列和替換字母的組成.原理上機器人可以寫出任意詞語和任意句子.也就是講,可一對機器人進行編程. 被認為現代電腦的“始祖”.



畫家(The Draughtsman) 由二千多個部件組成, 由”皮埃爾•雅克德羅”Pierre Jaquet-Droz的兒子”亨利路易•雅克德羅” Henri-Louis Jaquet-Droz僅花費兩年於1774年完成。可以用鉛筆畫出四幅不同的圖案,包括法皇路易十五的側面人像、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后一起的圖畫、一隻狗下面加上法文”Mon Toutou” (我的狗狗)、最後是愛神丘比特坐在一台由蝴蝶拉動的兩輪座駕上.同時畫家會一邊畫、一邊還定時吹氣把鉛筆的筆屑吹走,機器人會根據畫的位置不斷移動手臂.機器人由垂直升降的凸輪組成,控制機器人手部活動.


音樂家(The Musician) 由二千五百多個部件組成, 由”皮埃爾•雅克德羅”Pierre Jaquet-Droz的兒子”亨利路易•雅克德羅” Henri-Louis Jaquet-Droz所製作,音樂家所彈奏出五音階的樂曲,也是亨利自己所譜.音樂家是女生機器人,她是不是以手指去按琴鍵,用真正的琴彈出音樂,與過去一般只動手指卻不會彈琴的人偶不同,而且它彈琴時,胸口還會像真人呼吸似的一起一伏,彈完之後,更會點頭表達謝謝觀眾. 機器人的機芯中央有一根類似音樂盒中所使用的滾筒,滾筒表面的突針是與杠杆聯動,進而讓杠杆控制手指的動作,彈出正確的樂曲.
這些機器人送給國王貴族, 或在上流社會中進行展出. 幫助他的公司”雅克德羅”售出更多的鐘錶和機器鳥。這家公司還在出售他們的手錶. 據「納沙泰爾藝術與歷史博物館」(Musée d’art et d’histoire de Neuchâtel)館方表示,這三具活動人偶後來分別被”雅克德羅”家族賣掉,百年間在歐洲大陸歷經轉手,最後由一位德國收藏家取得,並在1909年時再轉賣給瑞士納沙泰爾地區的法人團體,才得以合體回到它們的故鄉瑞士,並保持良好的狀況收藏在博物館中.時至今日,這三樣傑出作品依然可以正常運作,展示在瑞士「納沙泰爾藝術與歷史博物館」,並已成為該館鎮館之寶,定期展示於博物館中。
銅鍍金寫字人鐘

銅鍍金寫字人鐘,高231cm,底座77×77cm. 1812年製作.此鐘為銅鍍金四層樓閣.頂層圓形亭內,有兩人手舉一圓筒作舞蹈狀,啟動後,二人旋身拉開距離,圓筒展為橫幅,上書“萬壽無疆”四字.第二層是鐘的計時部分.第三層有一敲鐘人,每逢報完3、6、9、12時後便打鐘碗奏樂.底層是寫字機械人,是此鐘最精彩、新異,結構最繁複的部分,它與計時部分機械不相連,是一套獨立的機械設置,只需上弦開動即可演示。寫字機械人為歐洲紳士貌,單腿跪地,一手扶案,一手握毛筆,在飽蘸濃墨並上弦之後,便在面前的紙上寫下“八方向化,九土來王”八個漢字,是乾隆最愛的趙孟頫字體.在寫字的同時,機械人的頭部隨之擺動.雅克德羅——“雅”和“德”都是乾隆極愛使用的字眼,“羅”更是“愛新覺羅”的“羅”. 這座寫字人鐘是乾隆皇帝的心愛之物,以至於退居太上皇之後,還命人把它搬到自己養老的宮殿,以便隨時欣賞把玩.